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候鸟去旅行. Show all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候鸟去旅行. Show all posts

01 January 2008

保护我们的地球


PROTECT OUR EARTH
这是我在2007年11月到香港的星光大道(Star Avenue)看到的环保大熊。
突出的白色身体,搭配着五彩缤纷的图案,画着许多国家的国旗。所要传达的保护地球的讯息如此的强烈。
但愿地球上的人们在2008年开始为保护地球的行动尽一份力。

01 April 2007

丹绒比艾


丹绒比艾国家公园(Tanjung Piai National Park)位于柔佛州西南边的笨珍(Pontian)。从新山,经过了北干那那(Pekan Nanas)、龟咯(Kukup),自己开车花了一个多小时。

跟着路牌指示来到一个转弯处,原本以为就快到了,结果还是耗了近半小时的时间行驶在凹凸不平的石头路上,而且路很窄,当迎面有辆反方向行驶的车子、罗里时,就得要有礼让的精神了。

但是真的很难想像当有两辆巴士要进出时,该如何相让了。因为石头路旁并不都是平坦的草地,许多处是凹陷的。而且据说,那是唯一通往公园的唯一途径!

到了入口处,付了成人门票五令吉。我们一行七个人,售票员只给我们一份公园参观手册,向她要求一人一份,她竟然说一组人只可以拿一份!真不知这是哪来的道理啊!这样的方式是节省开支吗?搞不好还会减少国家公园的访客呢!嗯...早知道我们就一个一个排队买自己的票了:p

沿着观景木桥步行道走,看见了这片526英亩的红树林湿地保护区蕴藏着许多的自然生态。茂密的红树林、鸟类、昆虫及其他沼泽地的生物。

红树林的树木有独特的生长习性,根部都在水面之上,扎实的磐立在松软的沼泽地上,就如一道厚实的墙,不让汹涌的海浪侵略海岸线,永远的捍卫着我们生活的土地。


看到许多红树的品种,但身为门外汉的我并无法分辨,只有看到牌子上写着红树的学名和马来文名字:
Rhizophora apiculata (Bakau Minyak)
Rhizophora mucronata (Bakau Kurap)
Scyphiphora hydrophyllacea (Chengam)
etc.....

还看到了不同的小花蟹。有个是有着单边钳子的小蟹、还有一个有着荧光颜色眼睛的小蟹。在泥浆中不时也可看到弹涂鱼(Mudskippers)和贝壳类生物。

沿着其中一个步道,走向海中间,看到一望无际的马六甲海峡。海连天,微微看见隐藏其中的一丝蓝色水平线。
遥遥望见远处的龟咯岛(Pulau Kukup)和印尼的Karimon Island。
看见一个指标,让游人知道从这马来西亚最南端离世界其他城市的距离。



站在海中间,
环绕四周,
看见世界之大,
看见自己的渺小。
深深的呼吸,
仿佛把世界的包容的力量吸收,
让人变得更豁达了。

25 March 2007

天之涯,海之角

曾经听过有个地方叫 Tanjong Piai 丹绒比艾,但并不知那是什么地方。

今天教会的老师商量在五月份带1,2,3年级的小朋友出外一日游,提议了这个地方。

搜索了网络才知这是我们近在咫尺的“天涯海角”!
这是马来西亚的最南端,也是亚洲大陆的最南端!
"Southernmost Tip of Mainland Asia"

Tanjung是‘海角’之意;Piai (Acrostichum Aureum)全名是Paku Piai Paya,是种当地的一种羊齿植物,呈鸟羽毛状,可长至两米高。那是一个拥有红树林及各种特别自然生态的沼泽地。

来临的星期六计划与几位老师去看看环境,回来再做个完整的一日游的计划。

好期待踏足这“天之涯,海之角” 的一方啊! :)

>> Tanjung Piai

19 January 2007

日本2006 ~ 命


日本每一年的岁末都会选出一个代表日本的汉字,代表2006年的就是“”字。 这“命”字就摆在我参观的京都的音羽山清水寺(Kiyomizu Temple)。
据说是在2006年里,许多日本年轻人不珍惜宝贵的生命而自杀了。为了让日本人重视并珍惜生命,所以特选此字提醒所有的人。



人的生命本是脆弱的,若再不珍惜而刻意摧毁生命,那真是辜负父母的孕育及养育之恩啊!
人一生所要面对的困难挑战数不清,也因着学习面对每个挑战,人得以渐渐成长。从出生开始,学爬学走、学说话学写字、学习解决困难、学习面对学业与工作的压力。。。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学习的旅程,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成长着。带着乐观的想法、豁达的心、勇敢的面对,相信上天会被自己的努力感动而助你我一臂之力。

日本~孕妇


听说当一位工作女性证实怀孕两个月,她们就得辞去工作。因为日本公司担心万一孕妇在工作时有什么意外,公司无法承担责任。再来就是日本人普遍的交通工具是地铁。而在上班时间早上七点至九点,乘搭地铁的人很多,地铁公司就聘请了所谓的Train Pusher,带着白色手套的工作人员就在那繁忙的两个小时里,把在月台上的乘客推挤进地铁车厢里。所以,孕妇为了胎儿,肯定无法在那段上班时间乘搭地铁,所以就没有办法上班了。


或许是因为这种种,许多年轻的夫妻婚后也不想要有孩子。所以现今日本面对人口的问题,就是日本老人很长寿,年轻一代又不愿生育,新一代的日本出生儿多数是女孩,比例远远超过男婴孩。赚钱的人越来越少,等政府提供福利的退休人士越来越多,不平衡的人口不知会带来多少的问题。

日本~夫妻

多数的日本已婚男士若有能力,都会让自己的妻子成为家庭主妇。因为他们希望没有工作负担的妻子能在家中全心全意的照顾家庭。

根据导游所说,日本典型的妻子如下:
1.早上会比丈夫早起,为他准备丰富有营养的早餐。
2.丈夫出门工作时,妻子会送丈夫到门口说“路上小心。晚上见”。
3.当丈夫放工回到家,当妻子听到开门声,就会马上放下手边工作去为丈夫开门,欢迎丈夫的回来。
4.吃饭时,若看到丈夫的饭碗空时,就要马上为他再盛一碗饭。因为女性从小被教导不可让丈夫自己去盛饭,盛饭是妻子的工作。
5.日本丈夫都会把所有的收入交给妻子管理,因为妻子是家中的财政部长。每周的第一天早晨,妻子就会把接下来一周丈夫所需要的费用交给丈夫。妻子会很仔细的预算丈夫的午餐、香烟、咖啡、玩Pachinko所需的费用来给一周的零用钱。

想一想,现今多数的为人妻者能做到以上几点?夫妻间要求工作平等,家务也尽量平等分配,很少会处处把丈夫像皇帝般的服侍着。当然,也没有几个丈夫会把所有收入交给妻子管理,而每周领取有限的零用钱吧!:p

日本~吃的文化

日本人是用眼睛品尝食物。因此,日本食物的包装非常精致美观。

到一间专卖海带食品的商店,选了一包由海带干粘芝麻的零食,店里的老婆婆就用了彩色包装纸把零食包裹好,才交给我。惊讶那么一间普通的店铺也如此注重包装。

到专卖日本食品的店,先是被摆在架上的食品外观所吸引。类似麻薯和米饼的食品,包裹在精美的包装袋里,旁边放着已经切半剖开的样本,让顾客能够看见不同食品里面的馅料。那么美丽的食品,让人经不起诱惑想把它买回家。向店员确定了物品,只见她把几盒已经包着美丽包装纸的盒子放进袋子里。原来那些礼盒已在之前包装好了,只要顾客看了样本并选定,店员就可直接把礼盒装入袋子里。
买了美丽的礼盒回家当然开心,但是准备要送给人时才开始伤脑筋,因为已经忘记美丽包装礼盒的里面到底是什么样的食品了!





日本妈妈会给自己的小孩吃一种食物,纳豆(Natto)。他们相信这种食品会帮助孩子增强记忆力,对脑很有益处。我尝试了这种食物,是一种黏黏的豆类,真的非常的黏,放入口还感觉不到味道,咬下去有种很难接受的味道,有点臭臭的。但是日本孩子看在它有益处的份上,还是乖乖的把它吃下去。



日本人的餐桌上少不了鱼。他们爱吃鱼,或许是日本是被海水环绕着,所以成了种普遍的食物。除了鱼类,其他海产供应也相当丰富。

乌东面(Udon)和拉面(Ramen)在日本也非常容易找到。听说日本的工作人士在午餐时都会吃面。听导游说,日本人吃乌东面会发出声音,但是吃拉面就不应该有声音!她不说我还不知到呢,还以为日本人吃面喝汤都发出声音。但是我在一间面店吃拉面时,特别注意几位吃拉面的年轻人,但是他们还是发出很大的声音叻!到底该听谁的?我还是乖乖的做一位吃拉面的马来西亚人,安静的吃我的拉面吧!

日本行 24.12.2006 - 31.12.2006

12 September 2006

佛山盲公饼

几位同事刚从广东旅行回来,带回来不少当地土产。
看着许多的土产食品,真不知该先尝哪一样。经过同事的建议,选择先吃“盲公饼”。从没听过的食品名称,只知老婆饼和老公饼,却不知还有盲公饼。
四颗小小的饼,包装有些特别;饼的味道很好,也很酥脆。原来那是佛山的名产,而且还是有超过百年历史的老饼


喜欢尝试各式各样的小饼,除了味道,还会欣赏它的包装。感觉上台湾出产的小饼包装都很花心思、很精美;日本出产的也很讲究包装。而中国的包装就比较简单、也可以说是很传统很朴实的。


到底食品是否应该有很精致的包装?还是真材实料最重要?
精美包装确实会让顾客有购买的冲动,若是味道不好,顾客不会再回来。
普通包装,能否能掀起购买欲望?但能确定的是,顾客一定会再回来买。

13 May 2006

旅行的心情


旅行是令人向往的。
但是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候、与不同的同行者,会有不同的期望与感受。

旅行可以是让人松懈紧张的生活,达到休息为走更长的路的目的。
旅行对某些人而言却是件累人的事。

有些人通过旅行,拉近家人朋友间的关系。
有些人借助旅行,逃避生活中无奈与困难。

有些人喜欢轻轻松松的参加旅行团所安排的行程。
有些人则享受自己精心策划行程的背包旅行。

有些人在乎旅行的物质享受。
有些人则比较在乎同行的伙伴。

自己又是属于哪一种旅人呢?
心中可有想去的地方?
或希望与哪个人共同感受旅行的经验?

但愿每个旅程都是充满喜悦与满足的。

08 May 2006

浩瀚太平洋














这是一张在2001年8月在台湾花莲拍的一张照片。
虽然相片有些部分有点变黄,但依然是我最爱之一。

眼前就是浩瀚的太平洋,多么的兴奋。
远远看着卷起的海浪,有点害怕。
没有边际的海洋,能让人敞开心怀;
海洋的巨浪,又让人心生恐惧。
海洋带给人的感觉真是矛盾啊!

相机镜头正准备换个角度,
结果发现同行的一位朋友已经站在更远的枯木上,捕捉着海洋的壮观。

渺小的身影、那被台风吹断的树杆、衬托这太平洋的海浪,成了一幅画。
更加显得海洋的浩瀚;
更加显露人类的渺小;
更显示宇宙的奥妙创造。

24 March 2006

泰国之行...公路篇

泰国曼谷的公路是繁忙的,各种不同的交通工具不停的穿行。
看似繁乱,但是又似乎保有一定的规律,或许这就是当地人的习惯与默契。

(一)
有一次,我们要越过马路到对街,但是路上车辆川流不息,实在要有很大的胆量才能勇往直前。就在我们看到有一点点机会时,便喊了一生“快跑!”,便赶紧跑过马路。就在跑的过程中,看见一辆走在最前线的摩多单车放慢速度,同时举起他的右手。原来他是向后方车辆示意放慢车速以便让行人安全越过!这是多么令人感动的一件事。同时再次肯定他们的礼让及友善。

不确定在我们自己的国土上,是否有同样的人,因为自己不曾遇见过。
或许在我们的风土民情里不常有这种习惯,反而会认为行人就是不该随意越过马路,应该要利用行人天桥或斑马线才对。

少了一点点礼让,失了一点点感动与感恩。


(二)
有一次,不知不觉走进了不属于旅客的地方,而到了当地的学校区。正遇到学校放学时间,看着穿着不同制服的学生,才真正看见泰国年轻的面孔。
就在我们一路走一路看的当儿,看见一位母亲和刚放学的女儿,两人正在把停在路边的一辆车子往前推。
心想因该是他们的车子抛锚了,但是又看见这对母女又在推后面的一辆车!他们到底在干嘛!由于这好奇心,促使我们这四个人停在路边看个究竟。
就在他们推着第二辆车时,心中有疑惑,泰国的车辆都那么轻易的被推动吗?还是着母女真的那么强壮?!

最后,我们得到了第一个答案。
那两辆汽车都不是他们的。由于路旁停车位不够,所以路旁停了两排的车位,而且是并排的,左右停的车辆只剩一个开车门的位置!原来这母女的车是停在里面的那排,唯有把外面的车辆推向前面的空位,他们的车才能冲破前方和右边挡着车辆的重围。

好不容易看见他们在很有限的空间里,在不断的向前及后退中,终于可以顺利把车开走。

就在母女离开后,听见两声车笛声。噢!原来是刚才被推动的第一辆车的位置不偏不倚的挡在一栋建筑的入口处。那车笛声引起了里面守卫的注意。结果,那位司机下了车,与守卫一起把第二两车向后推、再把第一辆车向后推,终于空出了入口处的位子。

最后的场面是,曾经被推动的两辆车仍然在它们的原位,唯一不同的是原本停在里面的车子已经不在了!哈哈哈!

故事还没结束。。。泰国车子那么容易推动吗?
充满好奇心的我们,就凑前去窥探那两辆车子。原来两辆车子的手煞车都同时没有拉上,车子排挡也是处于"N"的位置,难怪可以推得动。
难道泰国的司机都有着一定的默契:若自己的车辆会挡到其他车辆,他们就会把车子处于一种容易被推动的状况?我们没有真正的答案,因为语言不通嘛 :p

但是经过我们分析停在同一排,近八辆车后得的结论:停在里面的车辆,只有一半是有拉上手煞车,是推不动的;但是停在外面那排的车辆,并挡住里面车辆出路的车子,都是没有拉上手煞车的!原来他们确实有准备让人推动的! 所以当自己办好事后要取车时,可别惊讶车子搬家了!哈哈!

在这经验里看到曼谷人不乱鸣车笛,即使别人当了自己的路,也不会鸣笛,而是自己来或请旁边的人一起推车。更惊讶的是脸上还是很平和,不会脸黑黑的。
或许他们也习惯了,鸣笛生气也没有,因为车主不再附近也没办法理你,唯有带着平常心面对,只有自己来比较实际吧!

18 March 2006

泰国之旅

结束了五天四夜的泰国曼谷行,体会到背包旅行的苦与乐,及多姿多彩的体验。

在地理环境上来看,泰国近在咫尺,然而当地的风土民情却是有很大的差别。
泰国人确实很有耐心和友善。这不仅限于对旅客,从他们的日常生活中确实能够察觉那是他们潜在的真性情。

尤其是他们在路上开车的态度,就足以让我佩服。在公路上,很少有机会听到汽车鸣笛。泰国人的驾驶技术非常好,也常爱超车,但只要不太过分,其他司机还算能够忍受而不生气骂人。
在公路上看到最'霸道'的应该是富有当地特色的Tuk-tuk了。他们最擅长超车,即使是很窄的路他们也会杀出一个通道。他们甚至可以在任何路段随意的突然U转,害得路上其他司机得紧急煞车,但是也没有任何鸣笛与批评声。要是换成在马来西亚公路上,我想早已听到车笛声四起了,那有那般的忍耐啊!可想泰国人民已经习以为常,并且练就出一颗很大的包容心了!